中企海外建设单机容量最大火电机组投产 总投资达120亿元
印尼爪哇7号项目位于印尼爪哇岛万丹省,项目总投资120亿元人民币。(图片来源:第一财经)
爪哇7号项目是中国制造成体系、高水平、大协作“走出去”的大型火力发电项目,汇聚中国电力工程设计、装备制造、施工建设、管理运营的优秀范例。
作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主力军,中央企业“走出去”新添成功案例。
12月13日,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建设的单机容量最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火电机组——国家能源集团国华印尼爪哇7号2×1050MW燃煤发电工程1号机组正式投产。
这也是印尼电力建设史上装机容量最大、参数最高、技术最先进、指标最优的高效环保型电站,印尼这一“海上丝绸之路”首倡之地再添能源新地标。
国家能源集团新闻发言人张玉新介绍,爪哇7号项目是中国制造成体系、高水平、大协作“走出去”的大型火力发电项目,汇聚中国电力工程设计、装备制造、施工建设、管理运营的优秀范例。
印尼爪哇7号项目位于印尼爪哇岛万丹省,项目总投资120亿元人民币(18.83亿美元),总装机容量2×1050MW。项目整体投运后,年发电量约150亿千瓦时,将有效改善印尼区域电力供应现状,大大缓解爪哇地区用电紧张局面,对当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项目建设期累计纳税约11000万美元,直接吸纳当地人员就业逾3000人;预计运营期年纳税约4000万美元,将提供近700人的就业机会,第三方服务人员逾500人。该项目2号机组预计也将于近期投产。
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中央企业“走出去”不断推进。到2018年底,中央企业境外单位有11028户,分布在185个国家和地区,境外资产总额7.6万亿元,全年营业收入5.4万亿元。
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此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央企业“走出去”逐步从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到更多元的产业合作,各类创新投资方式也不断丰富。从资源开发到基础设施建设,再到产能的合作、产业的合作,各个企业根据自身发展要求和企业发展战略做了大量工作。
彭华岗表示,央企“走出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就业,为推动中国与项目所在国的互利共赢、融合发展、共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去年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央企业海外社会责任蓝皮书》显示,超九成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要参与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央企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共雇佣当地员工36万余人。76%的央企建立了培养与晋升的平等雇佣制度。
国家能源集团国华电力公司已建成运营的印尼南苏电厂多次斩获印尼及亚洲电力奖项,打造了中国煤电在印尼的闪光名片。印尼爪哇7号项目是国华电力在印尼成功建设的第二家发电厂,依托印尼南苏电厂成功管理经验,不仅仅投身于项目建设与运营,还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国华印尼爪哇电厂还出资对爪哇7号项目附近的Terate河进行清淤、建设清真寺、在印尼传统节日慰问周边村民。爪哇7号项目还致力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与当地居民共建蓝天碧水,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工程,涵养海边湿地生态,基建期海工沿岸红树林覆盖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30%以上。
国家能源集团国华电力党委书记、董事长宋畅表示,作为较早“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国华电力走深走实国际化进程,致力于集产学研用为一体的清洁燃煤发电技术开发与国际化合作。本次投产的国华印尼爪哇电厂,将与国华印尼南苏电厂、建设中的国华印尼美朗电厂共同构成服务印尼经济发展的国华能源矩阵,印尼籍员工超过2/3。
“同时,国华电力还与印尼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不远的将来,一批批印尼本地优秀电力人才将从这里走出,成为印尼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助力当地人民共享繁荣、开放、创新与文明。”宋畅说。
彭华岗强调,下一步中央企业要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更加重视学习国际规则,尊重国际规则,运用国际规则,不断提升跨国管理能力,提升国际化经营的意识、管理经验和人才培养水平,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坚持本土化经营,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努力促进当地就业,同时要特别注意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提高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确保“走出去”要走得更远、走得更深、走得更实。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