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小而美”成为“一带一路”投资新偏好
参考消息网8月3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1日发表题为《中国发现“一带一路”非洲项目“小即是美”》的报道。报道称,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正在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向规模较小、但利润丰厚的项目进行转型。中国正在将“小而美”项目作为对外合作优先项目。报道摘编如下:
在距离刚果(金)首都金沙萨约269公里的小城肯盖,一些中国企业家准备在此建造一座迷你水电站。
这体现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正在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向规模较小、但利润丰厚的项目进行转型。小项目对投资者来说风险也更小,尤其是对民营企业家来说。
刚果(金)矿业和政策分析师克里斯蒂安-热罗·尼马指出,北京曾表示希望更多私营实体在非洲开展业务。
尼马说:“民营企业是受利润驱动的,所以它们会寻求规模较小、风险较低的项目。小项目更合适,易于管理且风险较低。”
内罗毕东环城路拓宽项目土方料场(新华社发)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绿色金融与发展中心的王珂礼说:“由于主权债务问题和日益增加的风险,公路和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更加困难。”
他说,信息技术或可再生能源等小规模项目应该更容易融资。他还说:“中国的利益攸关方也在继续参与更大规模的资源类项目,尤其是在已有基础设施的国家。”
王珂礼将融资方向的转变归因于新冠疫情后经济风险评估的变化。经济增长率降低和主权债务风险上升导致风险较低的资产成为热门投资方向。
国际项目融资律师吕康毅强调了以农业技术、扶贫、可再生能源、制造业和生产性资产为重点的投资以及对贸易融资的支持。
历史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不足,无法从其他地方获得资金。吕康毅说:“过去8年来,‘一带一路’给世界带来了大量基础设施项目,但我们需要记住,‘一带一路’的核心是增加全球连通性和贸易,而基础设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他说,有了必要的基础设施,许多发展中国家已准备好投资经济回报更高的生产性资产和贸易。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玉渊说,向中小型项目提供更多贷款是合乎逻辑的,“因为这可能会带来更具包容性、催化性和影响力的融资。简而言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得的大手笔融资更少了,但更具包容性的益处更多了”。
周玉渊说:“如果这些项目前景光明,具有良好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影响,我认为中国的金融机构虽然将继续(向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贷款,但可能会探索更合理的方式。”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