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一带一路”工作联络部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一带一路”工作联络部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Liaison Department of China Association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当前位置:首页>>综合信息

综合信息

把握新发展格局,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大战略

发布时间:2020-09-24 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77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中央深入分析国内国际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也是一个长期的战略部署。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好新型开放大国发展战略,内外兼修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的战略抉择

当前,我们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新时期根据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一方面,国际环境变化要求我们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造成了全球环境更大的不确定性,加速了传统国内国际循环模式的改变。当前,经济全球化到了下半场,大国之间冲突加剧,系统性风险显著上升。比如,美欧生产网络进一步收缩产业链和供应链,在推动再工业化战略的同时,加快与他国科技脱钩、产业脱钩的步伐;中东和亚非拉进一步收缩生产体系,加剧产油国与非产油国之间、资源生产国与资源消费国之间、上游产业与中下游产业之间的竞争和相互渗透;东亚生产网络也进一步收缩。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何开创新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另一方面,国内条件变化要求我们牢牢把握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在应对危机中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构筑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发展环境,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与全球高端水平对接,提升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循环效率和便利化水平,是推动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此外,大国战略竞争要求我们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我们要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全产业链大国优势,发挥新生代高品质、个性化、多样性需求增长的优势,立足国内、放眼世界,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和全方位国际合作。

总的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在这个重大关口,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应把握好几个重要问题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个重大关口,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就需要化解阻碍我国统一大市场形成的各种阻力,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就需要打通阻碍我国全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发挥的各种瓶颈,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就需要破除阻碍新发展理念落地的各种制约,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把握新发展格局,有几点需要注意: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决不是搞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有观点认为,内向型经济的特点是筑起贸易保护壁垒,促进进口替代,造成进口萎缩;外向型经济的特点是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开放型经济的特点是贸易政策既不偏向出口,也不偏向进口,既不偏向外商投资企业,也不偏向国内生产者和投资者,而是由市场机制选择优胜者。实践证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世界上凡是大国都是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大多更重视国内需求,依靠国内需求支撑其整体经济发展并带动进口需求。

世界上凡是开放大国都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有能力高水平驾驭“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实力牢牢把握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定价权和影响力,有责任发挥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多边规则体系形成作用的,才是开放大国。面向未来,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我们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新时代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开放大国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并带动进口需求,给世界经济增长添加动力。而且越是关键核心技术,越是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命脉的行业和领域,越要坚持独立自主、安全可控、循环畅通。开放大国如果过度依赖外需外供,不仅国际市场和产业体系最终难以满足供应,而且也会失去基本的安全保障。因此,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我们是一定要牢牢把握的。

新时代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强调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程度,发展现代互联网数字技术,推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更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性、讲究主观体验的新需求。其中,关键环节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链水平。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人力资源丰富、具有世界上最完整产业体系等优势,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全方位国际合作,构建跨境创新网络,形成国内创新循环与国际合作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重点

面向未来,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找准战略重点,从而更好释放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推动“中国号”巨轮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行稳致远。

重点之一,是构建双循环经济圈。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我国要想在新形势下的国际经济循环中大有可为,就要抓住重点,逐步摆脱过度依赖中国作为生产制造中心、欧美作为金融研发中心和消费中心的传统国际循环模式,转向更均衡、更多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化模式,构建双循环经济圈。内环包括东亚、中亚等地区,中环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其他重点地区,外环包括美欧两大生产网络等。要积极推动发展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形成与本地需求、本地创新和本地宏观政策相协调的新产业体系。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集中优势力量,继续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推动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此外,还要深化与美欧生产网络的深度合作。

重点之二,是营造有利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环境。对外来看,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与规则等制度型开放双轮驱动的新开放局面。对内来看,要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一方面,要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要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支持和收入补贴力度,完善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和企业预期。另一方面,要培育快速跨际迭代的与国际需求新潮流同步的新消费,带动生活性、生产性、公共性消费和服务需求增长。此外,还要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精准发力,切实扩大有效投资。

重点之三,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只有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首先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从满足原始创新需求、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需求、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需求等出发,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其次要构建有利于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和国际合作的创新生态,打造一流的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共性公共技术研究、企业开发试验研究等在内的完整科技研究创新体系。再次,要坚持开放创新,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跨境创新网络。

重点之四,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这一过程中,要建立高标准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打破行政垄断、市场垄断和其他制度障碍,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形成市场、企业、政府、社会各司其职、和谐发力的制度环境,从而有利于疏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梗阻和堵点。要看到,大国经济历来对世界经济有重要的系统性影响力,扩大国内需求,不仅会提升本国人民福祉,而且会增加他国就业和出口机会。建立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架构,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将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保障。


回到顶部

Baidu
map